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那仁郭勒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储量变化响应研究
王玥, 王易初, 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 (2): 371-38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1.016
摘要948)   HTML    PDF(pc) (5539KB)(169)    收藏
基于2001—2016年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储量数据, 分别从年尺度和季节尺度研究那仁郭勒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变化趋势, 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响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那仁郭勒河流域地表水储量和地下水储量变化趋势分布不均匀, 季节差异明显。地表水–地下水储量变化响应在流域北部集中呈现“地表水稳定–地下水减少”的趋势, 在库拉克阿拉干河段呈现“地表水减少–地下水增加”的趋势, 在尾闾地区东西台吉乃尔湖分别呈现“地表水稳定–地下水增加”和“地表水减少–地下水减少”的趋势。水储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土壤断面厚度、灌溉面积及人口密度。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储量变化响应特征具有很大的差异, 对二者之间的典型非一致性响应关系的深入认识有助于实现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汉江流域河网分级特征研究
黄子叶, 王易初, 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 (2): 351-36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1.009
摘要756)   HTML    PDF(pc) (4166KB)(184)    收藏
为深入了解汉江流域河网结构特征, 在提取高精度数字河网的基础上, 结合地表水频率地图和河宽遥感数据集, 研究河网几何结构和拓扑结构的自相似性, 同时统计分析河网的河宽分级规律。结果表明, 河网中1~6级的分支比、河长比、面积比和侧枝比等结构参数稳定在较窄的数值范围内, 证明1~6级河网具有良好的几何拓扑结构自相似性。在河网自相似级别范围内, 河流级别与河宽平均值呈现近似指数分布, 1~6级的河宽比数值稳定, 平均值为1.87, 说明Horton定律适用于河宽分级。通过对比沟河识别前后的河网参数发现, 河长、河宽和流域面积越小, 河流越容易“干涸”, 并导致低级别河流偏离河网结构的自相似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唐河地下水有机氯农药(OCPs)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张敏, 王婷, 杨超, 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 (2): 283-29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1.014
摘要608)   HTML    PDF(pc) (1475KB)(70)    收藏
为评估雄安新区唐河污水库周边地下水有机氯农药(OCPs)污染状况, 对2019年采集的36个地下水样品中OCPs进行分析, 初步确定六氯环己烷(HCHs)和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s)的组成特征和来源, 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1) 唐河地下水OCPs污染程度较轻, OCPs总量为nd~45.60 ng/L, 检出率为77.78%, HCHs贡献最大, 与 2018 年完成的唐河污水库一期生态治理工程有关; 2) 唐河地下水中 HCHs和DDTs主要来自历史残留, HCHs主要来源于农业, DDTs在地下水体中主要产生好氧代谢产物DDE; 3) 唐河地下水OCPs致癌风险与非致癌风险均较低, 婴儿为敏感受体, 总体上对人体健康不构成威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丹江口水库上下游古菌优势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林亚萱, 党晨原, 钟思宁, 王佳文, 郑彤, 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3): 509-517.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034
摘要856)   HTML    PDF(pc) (2837KB)(119)    收藏
采用16S rRNA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 分析丹江口水库库区及汉江下游古菌物种组成, 并对大坝上、下游水体与沉积物中占优势的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和产甲烷古菌(Methanogenic archaea)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优势种群落结构组成受到水体与沉积物样本差异的影响, 可由氨氧化古菌的好氧特性与产甲烷古菌的厌氧特性合理地解释。网络图分析表明, 丹江口水库上游氨氧化古菌与产甲烷古菌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受丹江口水库运行的影响, 大坝下游水体及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丰度皆比大坝上游少, 而沉积物中产甲烷古菌丰度较高, 二者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研究
潘瑞, 刘树枫, 王佳文, 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3): 500-508.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024
摘要902)   HTML    PDF(pc) (1728KB)(121)    收藏
为了研究丹江口水库和汉江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的污染现状与分布规律, 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 于2014年春季和秋季分别对丹江口水库及汉江沿程的ARGs多样性进行检测。分别在春秋两季样本中检测出21和19类ARGs, 其中9类ARGs是水体ARGs的主要组成部分。杆菌肽类ARGs是水体中最主要的ARGs, 而β-内酰胺类ARGs在春季丹江口水库陶岔采样点中占比最高。秋季水体各采样点的ARGs组成结构差异比春季小, 通过NMDS和ANOSIM分析发现ARGs的组成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 甲氧苄氨嘧啶类、多粘菌素类和多重耐药类ARGs是具有显著季节差异的ARGs种类。由相关性分析发现13类具有互相显著强相关关系的ARGs, 其中相关性最强的ARGs很可能共存于一种微生物中。此外, 四环素类和氨基糖苷类ARGs可能作为预测水源区中与其共存ARGs相对丰度的指示种类。研究结果可为饮用水源区的水质保护和ARGs 污染防治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金沙江典型河段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高琦, 倪晋仁, 赵先富, 陈文重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 (3): 571-579.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022
摘要693)   HTML    PDF(pc) (1140KB)(179)    收藏
为研究金沙江典型河段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于2014年秋季(10 月)在石鼓至宜宾江段布设6 个断面进行浮游藻类群落监测。通过显微镜观察, 共鉴定出浮游藻类6门30属52种, 其中硅藻的物种数、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65.38%, 74.07%和80.65%, 是优势门类。浮游藻类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都呈现坝上逐渐降低、坝下逐渐升高的规律, 石鼓最高, 向家坝最低。多样性分析表明, 攀枝花的浮游藻类群落多样性最高, 溪洛渡和向家坝均较低。浮游藻类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表明, 总氮是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优势属现存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包括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在内的6种硅藻与水位正相关, 与水温负相关, 是适合在低温下生活的藻类, 小环藻Cyclotella sp.则适合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网状空星藻 Coelastrum reticulatum、栅藻Scenedesmus sp.、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和小环藻Cyclotella sp.的现存量与总氮显著正相关, 能够指示水体中的氮浓度; 近缘桥弯藻Cymbella affinis 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的现存量与总磷呈显著正相关, 能够指示水体中的磷浓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长江下游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相对丰度及影响因素
王海英, 潘瑞, 刘树枫, 赵云鹏, 党晨原, 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 (3): 519-525.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021
摘要1018)   HTML    PDF(pc) (916KB)(155)    收藏
为探索河流系统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分布情况, 于2014年春秋两季采集长江下游6个断面的水体和沉积物样品, 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方法, 根据优化序列与自建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hzsA, hzsB, hzsC, hdh数据集的比对结果, 计算各基因相对丰度。结果表明, 水体溶解氧浓度较高导致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丰度极低, 而沉积物中各基因相对丰度较高, 平均值分别为4.540×10-10, 4.939×10-10, 4.333×10-10和2.859×10-10。随着温度升高, 秋季沉积物中各基因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春季。大通、南京和徐六泾沉积物中各基因相对丰度较高, 这与人类活动扰动的增强以及入海口盐度升高有关。物种分类鉴定结果表明, 长江下游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在属水平上以Candidatus BrocadiaCandidatus Jettenia为主。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相对丰度与NO2--N, NO3--N和NH4+-N等理化因子相关, 并且, 由于NO2--N浓度远远低于NH4+-N, 因此NO2--N浓度是长江下游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生长的限制性因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水体中磺胺甲恶唑在BDD电极体系中的电化学氧化机理
蒋欢, 王婷, 郑彤, 任艳粉, 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 (3): 482-48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019
摘要895)   HTML    PDF(pc) (785KB)(131)    收藏
以磺胺甲恶唑(SMX)为研究对象, 采用掺硼金刚石薄膜(BDD)电极电化学氧化法, 研究电流密度和电解质溶液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 用循环伏安扫描和GC-MS测定中间产物, 提出SMX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 BDD电化学氧化SMX的最佳电流密度为20 mA/cm2, 最适电解质溶液为0.05 mol/L Na2SO4, 此外, 可在50分钟内实现100%的SMX去除, 且去除过程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低电流密度下, SMX可发生直接电化学氧化, 通过苯胺基失去电子生成二聚物; 高电流密度下, SMX以间接?OH氧化为主, 可能的降解途径有两条, 分别为?OH攻击导致S-N键断裂和?OH攻击杂环使得苯环开裂, 生成小分子羧酸, 最终矿化成CO2, H2O以及无机离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黄河典型支流入干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比较研究
谢元, 蒋晓辉, 王婷, 许旭明, 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5): 1067-107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14
摘要987)   HTML    PDF(pc) (1014KB)(269)    收藏

基于2015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在黄河流域湟水、汾河、渭河和洛河等入干支流采集的底栖动物样品, 开展支流入干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比较研究。监测结果表明, 春秋两季在各支流入干区采集到的底栖动物种属数量排序为洛河(28种)>湟水(26种)>汾河(23种)>渭河(17种); 支流入干区春秋两季优势功能摄食类群皆为牧食收集者(除洛河在秋季以刮食者为主外)。底栖动物群落的除趋势对应分析表明, 底质对底栖动物群落分布起重要作用, 水草等水生植物的存在利于底栖动物生存。进一步地, 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表明, pH和电导率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关键因子。从物种组成、密度、生物量、功能摄食类群和群落与生境因子关系等方面研究了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较为系统地揭示了黄河主要支流入干区的底栖动物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系统性研究提供支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汉江中下游硅藻群落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刘清香, 王婷, 许旭明, 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4): 848-85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05
摘要763)   HTML    PDF(pc) (1406KB)(105)    收藏

为研究汉江中下游水体和沉积物硅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于2014年春、秋两季对汉江中下游5个监测断面的硅藻群落进行监测。基于18S rRNA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鉴定结果, 共得到硅藻3纲28目49科111属160种, 其中沉积物硅藻占98.6%。物种丰度显著多于已有研究的结果, 体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硅藻物种鉴定上的优势。水体和沉积物硅藻群落组成和优势种有显著差异, 水体中硅藻优势种为Pinnularia, CyclotellaNitzschia, 沉积物中硅藻优势种为Pinnularia, NitzschiaNavicula。汉江中下游硅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差异明显, 硅藻多样性存在空间异质性, 且沉积物硅藻比水体硅藻多样性丰富; 在季节影响方面, 表现为秋季硅藻物种多样性比春季丰富。总氮、氨氮、硝态氮和总磷等环境因素对硅藻群落组成影响较大, 因此氮磷控制对避免汉江中下游硅藻水华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苯并[a]芘降解菌Acinetobacter sp. Bap30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朱婷婷, 倪晋仁, 彭盛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1): 189-19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49
摘要997)   HTML11)    PDF(pc) (356KB)(205)    收藏

提出一种新的方法, 用于富集苯并[a]芘耐受菌株。该方法使用多孔介质脱脂棉作为载体, 从连续流动的流体——下水道污水中富集菌株。利用介质截留法、富集培养法等理论, 为富集目标微生物提供了最佳条件。以苯并[a]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 从下水道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4株苯并[a]芘耐受菌株, 其中一株能在20天内将40 mg/L的苯并[a]芘降解28.7%。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鉴定该菌株为Acinetobacter sp. Bap30。这是不动杆菌可降解苯并[a]芘的首次报道。添加其他碳源和低分子量多环芳烃——菲作为共代谢底物, 研究菌株的共代谢作用。研究结果对石油污染的土壤或者焦化废水等工业污水中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苯并[a]芘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陈秀粉, 夏炜, 潘保柱, 许旭明, 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5): 973-981.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12
摘要1089)   HTML14)    PDF(pc) (531KB)(233)    收藏

为了解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段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 分别于2014年春季(4 月)和秋季(10 月)在该江段布设 4 个断面(共29个采样点)和 5 个断面(共 40 个采样点), 进行底栖动物群落监测。春季采集到底栖动物34种, 秋季采集到32种, 均是节肢动物丰度最高, 分别为 56%和 35%。春季物种丰度、密度和生物量均大于秋季, 且春、秋季生物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功能摄食类群研究结果表明, 该江段底栖动物以牧食者占绝对优势, 春、秋季牧食者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分别为 40.25%和 59.3%。生物耐污能力统计结果表明, 该江段以中等敏感类群和耐污类群为主, 武汉断面在两个季节中均以耐污类群为主。5 种功能摄食类群以及三大门类生物现存量与 7 个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春、秋季生物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差异较大, 总磷、总氮和粒径是影响春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 而秋季底栖动物主要受pH、溶解氧和透明度的影响。该研究从多个方面较全面地分析长江中游江段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为开展长江大河深层次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鄱阳湖三角帆蚌软组织中稀土元素累积与沉积物金属形态响应研究
许旭明, 潘保柱, 舒凤月, 陈秀粉, 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5): 921-92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95
摘要901)   HTML13)    PDF(pc) (1052KB)(234)    收藏

为了研究稀土元素对水生态安全的影响, 于 2014 年秋季对鄱阳湖 5 个代表性监测点的三角帆蚌及沉积物进行样品采集, 分析三角帆蚌软组织及沉积物不同提取形态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 三角帆蚌软组织中稀土元素总量均值为 15.52 mg/kg, 轻稀土元素更易累积, 表明轻稀土元素对贝类的生物效应强于重稀土元素。沉积物样品中稀土元素总量均值为 285.22 mg/kg, 含量高于中国土壤平均值; 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 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 呈现较强的陆源属性。各监测点沉积物中稀土元素 4 种赋存形态的平均含量: 残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酸可提取态, 酸可提取态含量最低, 且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风险评估表明其均处于无风险或低风险水平。三角帆蚌软组织中大部分稀土元素与沉积物中可氧化态和全量显著正相关, 表明三角帆蚌对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以可氧化态为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汉江水体和沉积物中全氟化合物的风险评估
李杰, 高月, 王之芬, 王斌伟, 郝红珊, 徐亚茹, 朱婷婷, 许楠, 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5): 913-92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96
摘要965)   HTML14)    PDF(pc) (579KB)(387)    收藏

采集汉江旱季和雨季的水样和沉积物,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 对其中的 11 种全氟化合物(PFCs)进行检测, 研究该区域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 11 种全氟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检出, 旱季和雨季水样中∑PFCs 浓度分别为 0.3~23.04 和 0.16~19.68 ng/L, 沉积物中∑PFCs 浓度分别为 0~55.1 和0.99~85.07 ng/g。水样总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汉江汇入长江处的武汉, 且武汉采样点的全氟辛酸(PFOA)浓度最高, 旱、雨季分别达到22.52和12.52 ng/L。沉积物中总浓度最高值出现在陶岔, 且以全氟庚酸(PFHpA)和全氟己酸(PFHxA)为主, 沉积物中组分组成的季节差异不大。采用实际检测到的水样中 PFOA、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全氟壬酸(PFNA)、PFHxA 和全氟葵酸(PFDA)的浓度以及沉积物中 PFOA 和 PFOS 的浓度, 运用熵值法, 对汉江流域进行全氟化合物污染的风险评估, 结果表明, 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均未达到对生态环境具有风险的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焦化废水的生物滤池A/O 厌氧生物强化处理研究
吴烨;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 (5): 905-912.  
摘要641)      PDF(pc) (900KB)(39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真菌对重金属Pb(Ⅱ), Cd(Ⅱ), As(Ⅲ)和Cr(Ⅵ)耐受性的比较研究
杨振兴;田从魁;党晨原;常方;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 (4): 667-67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92
摘要939)      PDF(pc) (848KB)(778)    收藏
从两种不同土壤环境中筛选获得19 株真菌, 并对其重金属耐受性进行比较分析。其中, 从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矿区土壤中筛选获得17 株真菌, 经鉴定分别属于曲霉属、木霉属、青霉属和镰孢属; 从重金属污染较轻的廊坊经济开发区绿化用地中筛选获得2 株真菌, 经鉴定均为黑曲霉。研究重金属对不同土壤环境中分离的真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s), 分析菌种、生存环境、重金属浓度等因素对真菌重金属耐受性的影响, 探讨真菌耐受高浓度重金属的机理。研究表明, 从矿区分离获得的真菌中, Aspergillus niger PTN84 等可耐受144 mmol/L Pb(Ⅱ), A. terreus PTN21, A. flavus PTN29 和Trichoderma asperellum PTN1 可耐受36 mmol/L Cd(Ⅱ), Fusarium sp. PTN12, A. terreus PTN21 和T. asperellum PTN1 可耐受36 mmol/L Cu(Ⅱ), Fusarium sp. PTN12 可耐受72 mmol/L As(Ⅲ), 整体上其重金属耐受能力高于文献报道的菌株, 在重金属土壤修复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潮间带湿地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特征比较分析
马九鹏,倪晋仁,刘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941)      PDF(pc) (666KB)(568)    收藏
基于我国沿海12个典型潮间带湿地, 结合其生境特征, 系统地比较潮间带湿地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特征, 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潮间带湿地生境特征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环境条件下潮间带湿地的底栖动物分布表现出典型的空间分异特征, 其分界线与潮间带湿地所处位置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一致; 在科和属的水平上潮间带湿地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变量的关系密切。作为潮间带湿地区别于其他类型湿地的主要特点之一, 潮差对潮间带湿地特性有重要影响, 潮差与潮间带湿地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对于类似环境条件下的潮间带湿地, 二者的相关关系尤其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Pseudomonas sp. QG6降解喹啉过程中除磷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段明君,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41)      PDF(pc) (522KB)(418)    收藏
从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出一株以喹啉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假单胞菌QG6 (Pseudomonas sp. QG6), 用于喹啉降解同步除磷, 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出最佳条件。菌株QG6具有较好的喹啉降解能力, 12小时内能将96~144 mg/L的喹啉完全降解。菌株QG6在好氧条件下具有除磷能力, 不存在喹啉的条件下, 以有机碳为碳源、无机氮为氮源、初始磷酸盐浓度为8.69~19.41 mg/L时, 20小时内能去除磷酸盐86%以上。初始喹啉浓度为144 mg/L (其自身的碳氮比约7:1)、磷酸盐浓度为10 mg/L时, 若不外加有机碳源, 喹啉在12小时内被降解完全, 同一时段内除磷率仅为33%。外加有机碳源至碳氮比20:1且其他条件都相同时, 喹啉降解 效果不受影响, 且同步除磷率提高到 86%。正交实验表明, 外加碳源条件下喹啉降解的最佳条件按影响大小排列为: 初始喹啉浓度200 mg/L, 温度25°C, pH 8, 摇床转速120 rpm; 除磷最佳条件为: 摇床转速100 rpm, 温度为25°C, 初始喹啉浓度150 mg/L, pH 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污泥中真菌Penicillium lanosum NT-121的细胞毒活性产物研究
马彦荣,田从魁,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14)      PDF(pc) (404KB)(289)    收藏
以来源于污泥的抗肿瘤活性真菌P. lanosum NT-121活性代谢产物研究为例, 探索污染环境中生物资源高值利用(即药源微生物新菌株资源开发)的新途径。采用活性跟踪分离的实验策略, 利用液液萃取、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从该活性菌株的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总浸膏中分离出3个化合物, 利用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 槲皮素(2), terrein(3)。用MTT法测试化合物1, 2, 3抑制K562细胞的IC50 值分别为 45.8, 563.8和6.5 μg/ mL。这3个化合物虽为已知化合物, 但均为首次在P. lanosum中发现, 且化合物1和3对K562细胞有一定增殖抑制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高盐废水处理的耐盐菌株及其高效除磷特性研究
邓若男,陈倩,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57)      PDF(pc) (771KB)(383)    收藏
筛选出一株能够高效除磷的耐盐菌株HG-1。通过个体形态、菌落特征的观察和16S 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 初步鉴定为盐弧菌属(Salinivibrio sp.)。对菌株HG-1的耐盐性能及其在不同盐度下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进行考察, 结果表明菌株对盐度的耐受范围为1%~13%, 最适盐度为3%。进一步的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表 明, 4个环境因素对菌株HG-1磷酸盐去除率影响的强弱为: pH>碳氮比>温度>接种量, 最优的除磷条件为pH 6.5~7.0, 温度30℃, 接种量10%, 碳氮比9, 在该条件下菌株在24小时内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达100%。 将该菌株应用于高盐废水的处理, 可实现磷酸盐的有效去除, 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为高盐条件下生物除磷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胞外聚合物对Pb2+和Cd2+吸附行为研究
张江水,刘文,孙卫玲,许楠,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61)      PDF(pc) (2721KB)(420)    收藏
利用改良离心法从好氧颗粒污泥中提取胞外聚合物(EPS), 并研究其对重金属废水中Pb2+和Cd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EPS对Pb2+和Cd2+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式, 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534.76 和478.47 mg/g。Pb2+和Cd2+在EPS上存在竞争吸附, EPS对Pb2+的吸附选择性更强。Cd2+对EPS吸附Pb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Pb2+的存在对EPS吸附Cd2+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EEM)测定表明, 实验提取的EPS含有大量疏水和亲水性基团, 因此可通过络合作用、离子交换、螯合等多种作用与重金属发生强结合。对重金属起主要吸附作用的是存在于EPS蛋白质组分中的?COOH, ?NH2, ?CH2?, ?OH及?C=O官能团。研究表明, EPS吸附Pb2+的主要机理为离子交换和络合作用, 而对Cd2+的吸附则主要通过络合作用完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吸附树脂负载锰氧化物去除水中镉和铜
鲁雪梅,熊鹰,张广之,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39)      PDF(pc) (3109KB)(356)    收藏
以大孔吸附树脂SD300为载体, 采用原位高锰酸钾氧化还原法将锰氧化物负载其上, 制备了新型锰氧化物?吸附树脂复合材料Mn-SD300, 并对其吸附水中Cd2+和Cu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TEM, XRD以及XPS的分析结果表明, 负载的锰氧化物以MnO2的形态存在。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n-SD300对Cd2+和Cu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行为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9)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R2>0.99), 温度为303 K时, Mn-SD300对Cd2+和Cu2+的饱和吸附容量可分别达到76.92 mg/g和142.86 mg/g。在高浓度竞争离子Ca2+, Mg2+和Na+共存的情况下, Mn-SD300对Cd2+和Cu2+的吸附选择性要强于传统阳离子交换树脂D00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滑坡崩塌危险性多尺度编码及其蒙特卡罗解译方法
王伟,李天宏,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588)      PDF(pc) (544KB)(339)    收藏
编制了滑坡崩塌多尺度分类编码体系。针对滑坡崩塌灾害的特点, 将不同尺度下影响滑坡崩塌发生与危害程度的多因子信息, 通过编码形式赋予特定的滑坡崩塌单元。选取有灾害记录的单元作为参照组, 利用蒙特卡罗模型对参照组单元的编码进行解译, 其余大量单元的编码则可根据编码之间的相似性快速确定其危险度。该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不确定性小、对数据要求低、编码信息全面直观、减少数据冗余及降低运算量的特点, 研究成果对于全面准确地识别滑坡崩塌特征、滑坡崩塌危险度预测和滑坡崩塌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中国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研究
孙莉英,倪晋仁,蔡强国,毛小苓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 不同碳源对苯并[a]芘降解菌生长和降解性能影响的研究
朱婷婷,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6. 利用里氏木霉生物转化制备黄姜薯蓣皂甙元的清洁新工艺
朱余玲,黄文,刘葳,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03)      收藏
基于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理念, 提出一种从盾叶薯蓣根茎中提取薯蓣皂甙元的新工艺。该工艺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利用淀粉酶和糖化酶分离黄姜根茎中的淀粉, 第二部分利用里氏木霉转化糖渣 中的皂苷制备薯蓣皂甙元。研究表明, 与直接酸水解相比, 新工艺可以提取约 98.7%薯蓣皂甙元, 并以还原糖 的形式回收98. 0% 淀粉, 降低生产废水中 99. 4%COD, 100% SO2-4 和100% 酸。在酸水解废水中检测到24 种有机物, 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属于美国环保局优先控制污染物。而新工艺废水中仅检测到两种有机物(17β-羟基雄甾-5-烯-3-酮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本研究为皂素清洁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造纸污泥有机改性制备磨浆助剂的方法
何霄嘉,吴绍祖,付东康,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585)      收藏
为实现造纸污泥的资源化处理, 探索以其为原料制备高附加值产品???磨浆助剂的方法, 即将造纸污泥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再进行碱化反应、醚化反应以及中和、洗涤等后处理。反应条件为 m( 造纸污泥)∶m( 氢氧化钠)∶m( 氯乙酸钠)= 0. 9 ∶0. 8 ∶1. 15; 碱化温度为 40℃, 90 min; 醚化温度为 60℃;醚化时间为3 h。对有机改性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X 射线衍射、X 射线荧光、光学显微和扫描电镜分析和表征。对改性产物作磨浆助剂进行了应用性评价: 在相同磨浆游离度的情况下, 可以明显降低磨浆能耗;改性物在相同磨浆功率的情况下, 可以大幅度提升成纸内聚力。该方法生产成本低,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深圳市工业污染源重金属排放特征分析
刘永伟,毛小苓,孙莉英,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28)      收藏
以深圳市为例, 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单位产值等标污染负荷法, 从污染物种类、时间变化、空间分布、行业排放 4 个方面, 分析了深圳市工业污染源重金属的排放特征, 重点比较了 1996?2007 年10 年以来重金属排放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 近 10 年深圳市工业污染源重金属等标污染负荷大小排序为六价铬 > 镉 > 铅 > 汞 > 砷;1986?2007 年, 重金属排放总量呈增长趋势, 单位产值重金属排放总量呈显著下降趋势;1996 年重金属等标污染负荷和单位产值等标污染负荷最大的行政区和流域分别为龙岗区和坪 山河流域, 2007 年则转移至福 田区和深圳河流域;1996 年和2007 年, 污染负荷最大的行业均为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深圳市应将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行业的六价铬排放作为整治的重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洪水灾害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孙莉英,黄铮,刘永伟,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58)      收藏
以县域为评价单元,采用快速评估方法进行中国洪水灾害危险度评价分级和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分级,并在此基础上对洪水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内在关系的区域差异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中国洪水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分异明显,根据两者内在关系特征可分为4类区域,各区域洪水灾害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类型与机理有所不同。各区域又可细化为若干子区,通过落于不同区域及其子区内的县市分析,可找到各区域内大多数县市的共同特征和代表性的县市,为防洪减灾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试论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级方法的适用性
倪晋仁,李秀霞,韩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08)      收藏
在分析水利部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两种方法的基础上,以黄河流域为例分析了间接指标分级法的适用性。直接指标法以年均土壤侵蚀模数或年均土壤侵蚀厚度为指标划分侵蚀强度级别;而间接指标法以下垫面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子为指标,判断土壤侵蚀强度。实际应用中直接获得侵蚀模数和侵蚀厚度比较困难,因此一般用间接指标法评估土壤侵蚀强度。基于前期研究建立的土壤侵蚀快速评估法,用间接因子评估了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通过与遥感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了间接指标法的适用性,为该方法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